❶ 通假字,如借“公”为“功”,借“果”为“敢”,借“崇”为“终”汉语词典
英 interchangeability of words or characters;
❶ 训诂术语。指古书中与本字读音相同或相近而被借来代替本字的字。by 2cHA.NeT
引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咸林”:“案‘咸’当作‘或’。‘或’者,‘棫’之借字也。古音‘或’如‘棫’,故‘棫’通作‘或’。”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庄子谢施说》:“‘斜’者,‘衺’之同音借字。”
❷ 指本无其字的假借。
引 章炳麟 《文学说例》:“本无兄弟昆弟之名,故亦不製其字。及其立名借字,则社会已开,必在 虞 夏 以后也。”
❸ 借据。来自:汉语词典
引 李广田 《水的裁判》:“大山 还是不承认有这笔债,还是那老话,说是既没有借字,又没有帐本,他老子都已烂得只剩白骨头了,还偿什么债!”
❶ 以同音字或近音字通用假借。参见「通假」条。
❷ 借贷财物的凭证,由出借人保存。也作「借据」、「借券」。来自(汉语词典)
近 借条
1.训诂术语。指古书中与本字读音相同或相近而被借来代替本字的字。 2.指本无其字的假借。 3.借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