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题库
🏘️ 爱查询 > 题库 >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多选题 根据这起事故的特点,应提出的整改措施有(        )。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烟花爆竹的运输实行许可证制度。厂内搬运烟火药的运输车辆应使用(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控制,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存实行(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生产和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委托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的机构,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每(        )进行一次安全评价,提出安全评价报告。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订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        )备案。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该事故如果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等级属于(        )事故。 查看答案
多选题 除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外,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下列(        )场所、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根据我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根据我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        )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根据我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单位负责人应当(        ),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查看答案
简答题 某修造船厂发生一起火灾事故。该厂修船船坞几天前有一艘外国船籍的油船(约9万t)入坞,更换侧罐的外板和中央罐的船底外板。 事故发生当天,准备更换其中的左弦3号侧罐(长约40m、宽约10m、高约20m)的外板。上午在罐内装配脚手架,然后由10个人开始对罐内施工部分进行清扫,把堆积在外板更换部分休息室上的残泥用锹、钩刮铲装在容器里,吊到船底。 下午在清扫的同时,又有6个人开始对外板打眼和切割,用气焊在外板上开大致等间隔的换气孔,同时进行休息室和外板接头的切割,气体(乙炔和氧气)是从甲板上的气体转换器通过软管输入的。作业时已预先在罐底灌上水,并且是在除完泥渣的地方进行的。 但是在开始打眼和切割约1h后,油罐内发生火灾,从事该项作业的6人和清除泥渣的1人向油罐外逃避,其中6人行动较慢,在升降梯等处被烧死或吸入过量一氧化碳而中毒死亡。 经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如下: 油罐上部气割或切割的火星引着下部休息室残留的泥渣,又引起其他处残留的泥渣燃烧。罐底的水量少,刮落的泥渣没有完全被水盖住,从而引燃船底泥渣,这也是使火灾扩大的原因。  该造船厂每天定时测定作业场所可燃气体浓度及氧气浓度,根据测定结果的规定在相关场 所标明是否可以进行烟火作业,对该船3号侧罐内的作业,清扫组和焊接组之间预先也商议了计划。明火作业时,充分注意到了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可能性,但对泥渣这一可燃性物质,对它的易燃程度、应除去的量、残存泥渣的分布状态和使用明火场所的相互位置关系等则没有从安全角度出发给予足够的考虑。油罐维修作业中,泥渣的存在不论在安全方面,还是在劳动卫生方面,都是应充分考虑的事项。像这种气割火花引起泥渣着火,初期灭火失败导致火灾的事例时有发生。这类事故有时是发生在油罐内,因此不易躲避,换气也困难,往往造成重大人身事故,为了作业安全,必须事前进行慎重的研究。
这起事故存在的问题是: 
(1)罐底部盛水不足。
(2)消防水管虽然拉进罐内,但负责使用的人着火时不在场,未能有效地利用。
(3)带进罐内的灭火器不够用。
为了防止同类事故的发生,须采取的措施有:
(1)明确清除泥渣的判断标准和确立按该标准建立的现场检查体制。
(2)规定相应的烟火作业限制(包括禁止)。
(3)调整作业间的联系。
(4)推行以作业指挥人员为中心的安全作业。
(5)确保避难通路、避难口和按需要设置、装备报警器。
(6)配备数量合适的消防设备并掌握使用方法。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进入设备内作业的危险因素是什么?
2.进入设备内工作应做好哪些安全防护?
3.进入设备内动火工作应注意什么?
4.对于未知的危险因素,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分析辨别?
查看答案
简答题 某市一化工厂,占地面积为12.9公顷,企业有员工140人,主要为周边村庄百姓。 2010年8月14日9时,磺化车间一班次操作工王某和李某按照投料比例加入氯磺酸至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和滴加硝基苯后,由于蒸汽压力不够,当班没有进行升温操作;下一班次同样没有进行升温操作。其中,王某于5月14日刚来到工厂工作,且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15日8时另一班次操作人员接班,10时开始对反应釜进行升温,持续2h。15日20时,该车间一班次操作工王某和李某接班后检查反应釜温度为120。C,继续采取保温措施,16日5时送样化验,发现反应釜中硝基苯含量大于,6%(正常值为小于0.1%),并未采取任何措施。5月15日21时只有生产车间主任巡视了工人到岗情况。l6日07时45分左右,磺化釜回流片式冷凝器搪瓷破裂,钢板被盐酸腐蚀穿孔后,造成片式冷凝器循环冷却水进入磺化釜,与氯磺酸发生剧烈反应。 产生大量氯化氢和三氧化硫,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从而引起冲料和爆炸。当场造成王某死亡,2人失踪,2人受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该起事故属于什么事故?应如何成立事故调查组?
2.分析该化工厂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3.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有什么义务?
4.压力容器安全生产技术的要求有哪些?
查看答案
简答题 2011年9月25日16时左右,甲公司甲酸生产装置因故障全系统停车进行检修,合成反应器甲醇喷管损坏,需进入反应器内部进行维修。9月26日上午8时左右,打开合成反应器下部两个人孔进行通风,并从上部人孔加水进行冲洗。下午17时左右,应公司安全处要求打开最上部人孔进行通风。l7时15分左右,安全处有关人员用可燃气体及氧气测定仪测定可燃气体不合格。此后,在17时15分~19时45分的一段时间内,每隔15min测定一次。19时45分左右经测定,氧气含量为21%;可燃气体爆炸极限为12%~18%。安全人员认为合格,随后签发“进  罐入塔证”并注明要佩戴长管呼吸器。20时左右,乙公司两名架子工进入反应器内进行扎架子 作业,甲公司两名操作工及乙公司一名临时工在器外进行监护。由于不方便,两名架子工未戴  呼吸器。大约l3min后,塔内传出求救声,监护人员及现场六名检修人员情急之下未戴呼吸器进塔救人,先后中毒,有七人勉强爬出。最后甲公司经理及合成工段工段长戴上呼吸器将塔内四人救出,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此时大约为20时40分。乙公司一名架子工和一名临时工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其余二人重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该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包括哪些部门? 
2.该事故应采用何种分析方法?
3.甲公司的两名架子工应负何种事故责任?
4.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5.导致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有哪些?
6.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对该厂的哪些人员追究责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B炼油厂主要负责人在接到此次事故报告后,应在()内,将事故信息以电话快报方式上报其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该起火灾爆炸事故的点火源是()。 查看答案
多选题 预防此类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油罐内发生火灾时,可以选用的灭火剂包括()。 查看答案
多选题 该起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人员应包括()的人员。 查看答案
多选题 上述案例中,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 查看答案
多选题 事故发生后,该企业支出的下列费用中,属于安全投入的包括()。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油气厂内焊接,必须由具有()的人进行操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该起事故的性质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该起事故爆炸的直接原因是()。 查看答案
多选题 该事故中引起油气爆炸的因素有()。 查看答案
多选题 钳工甲所处作业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l986),对维修班可能涉及事故的类型和类别包括()。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根据以上情形,爆炸的间接原因包括()。 查看答案
简答题 某企业为小型货车生产厂,地处我国华北地区,年产小型货车5万辆,现有职工1100余人。厂区主要建筑物有冲压车间、装焊车间、涂装车间、钣金车间、装配车间、外协配套库、半成品库和办公楼。冲压车间设有三条冲压生产线。库房和车间使用6台5t单梁桥式起重机吊装原材料,装配生产线上设置多台地面操作式单梁电动葫芦和多台小吨位的平衡式起重机,在汽车板材冲压生产线上设置4台大吨位桥式起重机。车身涂装工艺采用三涂层三烘干的涂装工艺,涂装运输采用自动化运输方式。喷漆前表面处理和电泳采用悬挂运输方式,中层涂层和面漆涂装线采用地面运输方式。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喷漆室采用上送风、下排风的通风方式。喷漆室外附设有调漆室。整车总装配采用强制流水装配线。车身装焊线焊机选用悬挂电焊机、固定焊机、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等,车身装焊工艺主要设备包括各类焊机、夹具、检具、车身总成调整线和输送设备。车架装焊采用胎具集中装配原则,组合件和小型部件预先装焊好与其他零件一起进入总装胎具焊接线。焊接方法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装焊设备主要包括焊机、总成焊接胎具、部件焊接胎具、小件焊接胎具以及输送系统设备等。装焊车间通风系统良好。该企业采用无轨运输,全厂原材料、配套件、成品和燃料等的运输采用汽车运输,厂内半成品运输以叉车为主。全厂现有小客车8辆,货车l6辆,叉车l5辆。厂区道路采用环形布局,主干道宽度8m、转弯半径大于9m,次干道宽度5m、转弯半径大于6m,厂区内主要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种植有草坪、灌木、松树和杨树。该企业主要公用和辅助设施有变配电站、锅炉房和空压站。变配电站电压等级为35kV,内设5台变压器,总安装容量为3900kV•A,厂区高、低压供电系统均采用电缆放射式直埋或电缆沟敷设,厂区道路设路灯照明。锅炉房内设3台4t/h燃煤锅炉,为厂区生产和生活提供蒸汽。空压站安装有4台供气量为20m3/min的空气压缩机,为全厂生产提供压缩空气。某日,冲压车间进行起重机吊装板材作业,工人甲、乙挂上吊钩后,示意桥式起重机驾驶员开始起吊。随着板材徐徐升起,工人甲发现板材倾斜,与工人乙商议是否需要停车调整,工人乙说:“不必停车,我扶着就行”。作业场所地面物品摆放杂乱,工人乙手扶板材侧身而行,被脚下物品绊倒,板材随之倾斜、脱钩砸在工人乙身上,造成工人乙死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辨识些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引发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指出所辨识出的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些设施设备或场所。
2.说明该事故调查取证中应取得哪些主要资料和证据。
查看答案
简答题 2008年9月20日凌晨,某煤机配件厂镗工吴某与职工新某在车间加班,加工转轴支架零件。其中用于固定铣刀的梢铁超出主轴直径80mm。20日凌晨4点,吴某在镗床主轴转动时进行测量工作,致使梢铁将其挂在主轴上并将其甩过,头部撞在机床导轨上,新某发现后立即找到值班人员并通知单位领导,同时抢救伤者,当医生赶到时,判定吴某已经死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这起事故属于什么事故?
2.指出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3.金属切削机床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4.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基本职责有哪些?
查看答案
简答题 ×年×月×日18时15分,某炼油厂油品分厂罐区发生爆炸,引起310号油罐燃烧,造成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39万元。事故当日13时许,某炼油厂油品分厂半成品车间工人黄某在当班期间,发现310号油罐油面高度已达14.21m,接近警戒高度14.30m,黄某马上向该厂总调度进行了报告,并向总调度请示310号油罐汽油调和量。根据总调度的指示,黄某进入罐区将油切换至304号油罐。13时30分许,黄某在给310号油罐作汽油调和流程准备时,本应打开310号罐D400出口阀门,却误开了311号油罐D400出口阀门。15时许,黄某开启11A号泵欲对310号油罐进行自循环调和,由于错开了311号D400出口阀门,实际上此时310号油罐不是在自循环,而是将311号罐中的汽油抽入310号油罐。15时40分,仪表工陈某某从计算机显示屏上发现310号油罐油面不断上升,随后计算机开始“高位报警”,陈某当即让黄某到罐区去核实一下310号罐的油面高度,黄某却误认为是计算机不准确,没去核实也未采取其他措施。16时,在交班时违反规定,没有在油罐现场进行交接班,也未核实油罐流程。17时50分,310号油罐的汽油开始外冒,部分汽油挥发,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18时15分,某单位职工吕某驾驶手扶拖拉机路过罐区11号路时,排气管排出的火星遇空气中的爆炸混合气体发生起火爆炸,导致吕某当场死亡,另一工人被严重烧伤抢救无效死亡。310号油罐当即燃烧,持续17h后被扑灭。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如果310号油罐和311号油罐相距400m,且都是直径15m的圆柱形罐体,其最高油面高度是14.3m,试判断该储存单元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汽油在储存区的临界量是20t,汽油的密度是750Kg/m3
2.试分析该罐区具有哪些危险因素,并指出防止危险因素演变为事故的控制措施有哪些。
3.试分析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有害因素包括()。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特大事故调查组的任务包括()。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导致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该事故属于()事故。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对本案例的描述,应追究()刑事责任。 查看答案
多选题 事故调查取证是事故调查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该事故调查取证包括()。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一1986),可以定为该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项目包括()。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运输单位需要具备()。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该起事故属于()事故。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一1986),该起事故类别属于()爆炸。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因该起事故对企业的罚款额度为()。 查看答案
多选题 该起爆炸事故的起始原因可能有()。 查看答案
多选题 预防粉尘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查看答案
多选题 下列关于亚麻粉尘的爆炸危害和后果的说法,正确的有()。 查看答案
多选题 该起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查看答案
简答题 ×年4月17日19时30分左右,某公司某厂钣金组季节工李某在63t气动冲床上进行GE柜外箱体冲孔加工时,因左手进入模具取料造成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指尖被模具压伤的重伤事故。为使相关单位从中吸取教训,现将事故情况通报如下:
(一)伤者情况姓名:李某;性别:男;年龄:17周岁;入厂时间:×年4月14日;该职工经过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
(二)事故发生过程×年4月17日18时30分左右,钣金组根据生产需要,安排GE柜生产的所有人员回厂加班。经工艺员确认后,l9时15分左右班组长安排王某当师傅(X年2月18日入厂)在63t气动冲床上给李某等三名新工人示范操作GE柜外箱体冲孔工序,准备让其上岗操作。该外箱板材长184cm,宽78.5cm,操作时需要两人合力将板材送入模具并扶正,其中站在机台前方的一人踩脚踏开关,完成冲压之后将成型的板材取出放好,并取出冲孔落料,另外一人取出待加工的新板材。王某讲完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并示范操作后,看着李某和另外一名新工人配合作业操作十几块板料后,就离开和另一名新工人在旁边80t冲床上配合作业。约19时30分左右,当李某伸左手入模取冲孔落料时,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被突然下降的上模压住,李某大叫一声,在旁边冲床作业的王某见状立即跑上前去将该冲床调至“点上”状态,让李某将左手拉出,发现左手的中指已从第二指节处压断,食指、中指、无名指也只有皮肉相连。在现场的见习组长郭某立即将伤者送至医院治疗。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该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包括哪些部门?
2.该车间的见习组长应负何种事故责任?
3.按伤害程度分类,这起事故属何种事故类型?
4.按伤亡事故的性质分类,这起事故属何种事故类型?
5.该起事故违反哪些有关法律条文?
查看答案
简答题 某甲醇生产企业,生产原料为天然气。甲醇成品用企业自备的10台载重量20t的槽罐车运输。在距离生产区l500m处建有甲醇灌装站,站内有6个单个储量15t的储罐和6个装车台,另有一个4m高钢制移动平台,工人可登上该平台开展日常维护工作。灌装作业由人工操作完成。站区避雷装置、防火标志及消防设施齐全。在罐装站内划定了黄色警戒线。所有槽罐车都按要求安装了防静电装置和防火罩。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该企业应申报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
2.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一l986),指出罐装站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并说明引发的原因。
3.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角度,指出该罐装站应采取的事故预防措施。
查看答案
简答题 某厂有机械加工车间、喷漆车间、锅炉房以及厂内油库等。机械加工车间有:加工机械7台(套),额定起重量2.5t的升降机l台,额定起重量1.5t、提升高度2m的起重机l台,叉车2台。喷漆车间有:调漆室、喷漆室、油漆临时储藏室、人员休息室等。锅炉房有2台出口水压0.4MPa(表压)、额定出水温度149℃、额定功率28MW的锅炉。厂内油库有3t的汽油储罐1个及其配套的加油设备。2010年12月3.日7时30分(8时正式上班),机械加工车间起重工小李做好了起吊准备,在其他人未到场的情况下开始了吊装作业。7时45分,小陈进入机械加工车间,未走人行道进入吊装作业区,被起吊的钢件撞成重伤,小李慌忙停止吊装。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指出该厂可能发生爆炸的设备或场所,并说明爆炸的性质。
2.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简要说明该厂特种设备使用应遵守的安全规定。
3.指出此次事故调查组应由哪些成员构成。
4.简要写出此次事故的事故调查报告。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关于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的规定,A厂()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