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题库
🏘️ 爱查询 > 题库 >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多选题 商厦员工王某在进行焊接操作时,按规定应办理()。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利用建筑物内已有的设施进行逃生的正确做法是()。 查看答案
多选题 火灾逃生时的正确做法是()。 查看答案
多选题 下列对疏散指示标志设置要求,描述正确的有()。 查看答案
多选题 针对该起事故,在火灾初期阶段,可以减少人员伤亡的措施有()。 查看答案
多选题 针对该起事故,调查组的人员应包括()人员。 查看答案
简答题 某火力发电厂有6台额定压力为13.72MPa,额定蒸发量为670t/h的电站锅炉。为保证锅炉启动和稳定燃烧,建有2个500m3的轻柴油储罐。为发电机冷却,建有制氢站。制氢站装有套制氢设备和4个氢罐,氢罐的工作压力为3.2MPa,体积13.9m3。锅炉燃用煤粉由磨煤机加工后,经输粉管道直接进入炉膛。因为生产需要,该厂决定对磨煤输粉系统进行改造。改造工程包括:拆除部分距离地面6m高的破损输粉管道,更换新管道。在施工中,部分拆除和安装工作在脚手架上进行,使用额定起重量为5t的电动葫芦。拆除旧管道时,使用乙炔进行气割。新管道焊接前,使用角磨机进行抛光。拆除的旧管道和其他旧设备使用叉车运走。施工现场周围有正在使用的动力电缆和高温管道,还有部分未消除的煤粉。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该施工现场有哪些特种设备?哪些作业属于特种作业?
2.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规定,指出该企业应申报的重大危险源。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一l986)的规定,说明该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引发的因素。
4.简述该施工现场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查看答案
简答题 某县一工厂有生产科、技术科、销售科、安全科和工会等。2010年5月3日,该厂氨气管道发出泄漏,3名员工中毒。在事故调查时,厂长说:因管道腐蚀造成氨气泄漏,为不影响生产,厂里组织了几次在线堵漏,但未成功,于是准备停车修补;生产副厂长说:紧急停车过程中,员工甲未按规定程序操作,导致管道压力骤增、氨气泄漏量增大,采取补救措施无效后,通知撤离,但因撤离方向错误,致使包括甲在内的现场3名员工中毒;员工甲说:发现泄漏后没多想,也没戴防护面具就进行处理,再说厂内的防护面具很少而且很旧了,未必好用;员工乙说:当时我是闻到气味,感觉不对才跑的,可能是慌乱中跑的方向不对,以前没人告诉过什么情况下该往哪跑、如何防护,现在才知道厂里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科长说: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厂下达给安全科的任务,由安全科员工组成编制组,预案经我审查后,由生产副厂长签发。事故调查人员调查确认厂长、生产副厂长、员工甲、员工乙和安全科长所说情况基本属实,并发现预案签发人为已调离该厂的原生产副厂长,签发日期为2009年7月8日,预案没有在属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应急准备要素的要求,指出该厂在应急准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指出该厂在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结合此次氨气泄漏事故,说明该类应急救援预案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
查看答案
简答题 某火炮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9人死亡,49人受伤。事故基本情况是:该火炮厂是村办集体企业,由村民陈某任厂长,实行承包经营,实际上是由陈某与村民杨某合伙生产经营。后因经营亏损,陈某向杨某提出不再合伙经营,杨某同意,并提出修改合同,在合同上明确杨某也是承包人。于是,二人找到村领导,村领导明确表态,对杨某要求经营火炮厂的要求给予否定,理由是杨某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和职称,不能让其办分厂。但陈、杨二人私下商定以一个厂的名义,分成两组各自独立生产经营,自负盈亏,并在未经任何部门、任何人检查验收的情况下,将厂房分为两部分,进行生产。由于厂房分割后,空间狭小,厂房内切引、插引等危险工序与封底、封面、编序等一般工序混于同一厂棚内。当时,农忙季节已过,来厂要求干活的村民很多,陈、杨二人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外业务上,陈将厂内工作安排事宜交由其妻主管,杨则将工作安排事宜交由其女负责。这二人都是一般农家妇女,未经过专门培训学习。开始二人还简单地给新来工人强调一下火炮安全生产的一般常识,然后安排上岗,后来连简单的要求都不强调就安排工人上岗。事故发生当天,切引工龙某在工作台上垫上木板,用菜刀将引线切成小把,供插引工领去插引。因当时来做工的人较多,切好的引线不够用,龙某就用另一工人切过油蜡纸的菜刀和垫板,肩上搭着引线,在工棚内插引区来回走动,随意切引线,当龙某在工棚南段东端切引线时,发生燃烧,引起待插引火炮发生爆炸,导致事故。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这起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针对此事故,对安全隐患进行分析。
3.该火炮厂违反了我国《安全生产法》的哪些规定?
查看答案
多选题 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的规定,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剂的是()。 查看答案
多选题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9)的规定,关于该仓储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本案中,第一次爆炸最可能的直接原因是()。 查看答案
多选题 甲苯挥发蒸气爆炸的基本要素包括()。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下列物质中,目前在我国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有()。 查看答案
多选题 该仓储区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下列应计人该起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包括()。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按照《火灾统计管理规定》的规定,这起事故构成()火灾。 查看答案
多选题 谷某由于操作不当将丙酮晒在水泥地面上,未采取任何措施就离开了现场,会()。 查看答案
多选题 这起事故的事故性质是()事故。 查看答案
多选题 这起事故的直接责任者是()。 查看答案
多选题 这起事故的领导责任者是()。 查看答案
多选题 以下属于特大火灾情形的是()。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  )灭火器。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初起火灾扑救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
简答题 某热力发电厂主要生产工艺单元有:储煤场、煤粉制备系统和输煤系统,燃烧系统,冷凝水系统,循环水系统,除渣及除尘、脱硫系统,汽水系统,配电与送电系统。锅炉主要设备有: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磨煤机械装置、水处理装置、疏水装置,发电厂用燃煤由主煤场滚轴筛送入燃煤锅炉。脱硫系统包括制氢装置和氢气储罐,制氢装置为两套电离制氢设备和6个氢气储罐,两套电离制氢设备存有氢气数量分别为50k9和30k9;6个卧式氢气储罐体积为20m3,额定压力为3.2MPa,额定温度为20℃,作为生产过程整体装置,这些装置与储罐管道连接(氢气密度:0℃、0.1MPa状态下密度0.09k9/m3)。锅炉点火主燃油使用柴油,厂区有2个500m3的固定柴油储罐,距离制氢系统500m。在同一院内有2个20m3的汽油储罐,距离制氢系统550m(汽油的密度为750k9/m3,汽油、柴油储罐充装系数为0.85)。氢气在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为1t,汽油在贮存区的临界量为20t。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分析存在的事故类型及所在的工艺单元。
2.存在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及对应的物质是什么?
3.指出该热力发电厂存在的危险源并计算其储量。
4.会发生爆炸的主要设备和装置有哪些?应采用哪些安全装置或设备?
查看答案
简答题 C市有一化工园区,其中规模最大的企业是甲石化厂。该化工园区内,与甲石化厂相邻的有乙、丙、丁三家化工厂。针对该化工园区的火灾、爆炸、中毒和环境污染风险,该市编制了《C市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应急救援预案颁布后,该市在甲石化厂进行了事故应急救援演练。以下是应急救援演练的相关情况。模拟事故:甲石化厂液化石油气球罐发生严重泄漏,泄漏的液化石油气对相邻化工厂和行人造成威胁,如发生爆炸会造成供电线路和市政供水管道损坏。演练的参与人员:市领导,市应急办、安监、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部门相关人员,甲石化厂有关人员,有关专家。演练地点:甲石化厂厂区内。演练过程:2009年7月8日13时55分,甲石化厂主要负责人接到液化石油气罐区员工关于罐区发生严重泄漏的报告后,启动了甲石化厂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向市应急办报告。市应急办立即报告市领导,市领导指示启动C市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按照预案要求,市应急办通知相关部门、救援队伍、专家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市领导到达事故现场时,消防队正在堵漏、控制泄漏物,医务人员正在抢救受伤人员。市领导简要听取甲石化厂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后,指示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并采取相应应急处置措施。为了减小影响,没有通知相邻化工厂。l6时30分,现场演练结束,市领导在指挥部进行了口头总结后,宣布演练结束。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应急救援演练为哪种类型的演练?
2.说明此次应急救援演练现场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3.说明此类事故的应急恢复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
4.指出此次应急救援演练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
查看答案
简答题 某年夏末秋初,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了液氯钢瓶爆炸事故。该工段414m2的厂房全部被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和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7km。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千余人氯气中毒,数十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3万元(时值)。最初爆炸的一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由于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止回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灌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这属于违章行为,而且在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位说明情况,埋下了重大事故隐患。负责充装钢瓶的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和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钢瓶相继爆炸,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经调查: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当地政府和化工厂均没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措施。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试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根据我国《安全生产法》,试提出处理建议。
3.试提出防范此类事故发生的措施。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按照上述事故损失明细,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万元。 查看答案
多选题 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按照我国《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在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首先应进行的工作是()。 查看答案
多选题 该炼油厂还可能发生的事故有()。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泡沫灭火器适合扑救()火灾。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根据火灾发展过程的特点,应采取的基本技术措施有()。 查看答案
多选题 针对这起事故,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有()。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此次事故的主要负责人为()。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根据上述情况描述,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万元。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该起事故的类型应为()。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根据《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此次事故发生后,组成事故调查组的部门和单位应包括()。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1986),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包括()。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该企业的情况,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查看答案
多选题 针对此次事故,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查看答案
简答题 ×年×月×日,某造纸厂发生了一起因工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和缺乏救助常识而导致10人中毒,其中4人死亡的重大伤害事故。事故当日,该厂工人于早上7时停机,经过往浆池中灌水、排水的工序后,8时左右有2名工人下池清扫浆池,当即晕倒在池中。在场工人在没有通知厂领导的情况下,擅自下池救人,先后有6人因救人相继晕倒在池中,另有2人在救人过程中突感不适被人救出。至此,已有10人中毒。厂领导赶到后,立即组织抢救,经往池中灌氧并用风扇往池中送风后,方将中毒者全部用绳子拉出来。由于本次中毒发生快、中毒深、病情严重,10例病人在送往医院后,已有6例病人心跳和呼吸停止,虽经多方努力抢救,但至当日下午4时20分,已有4人死亡。
事故原因调查与分析:
1.中毒现场有害气体的测试及中毒化学物质的鉴定。浆池外形似一个倒扣的半球状体.顶部有一个40cmx60cm洞口,工人利用竹梯从洞口进出清洗浆池。走近洞口,就闻到一股较浓的臭味,事故发生后,在洞口处用快速检测管对洞口内10cm处的气体进行检测:硫化氢(H,S)的浓度为55mg/m3(国家卫生标准为10mg/m3),一氧化碳、氯气和氯化氢未检出,可以推断,在实行向池中通风和送氧之前,其浓度一定更高。根据中毒病人的发病及临床特征,将本次中毒诊断为急性重度硫化氢中毒。
2.浆池硫化氢产生的原因。在造纸的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含硫化学物质,通常的情况下。由硫化氢引起的职业危害多发生在蒸煮、制浆、洗涤和漂白的过程中。如果含硫的废渣和废水长时间存放在浆池中,再加上含硫有机物的腐蚀,就会释放出大量的硫化氢气体,由于密度较大而沉积于浆池的底部。
3.工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硫化氢是剧毒的窒息性气体,在没有良好通风和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是绝对不能进入高浓度硫化氢环境工作的。但本次清洗浆池前,水仅灌注了1/4.且工人在未对池内进行通风处理的情况下就下池清洗,随后一连串的救人更是在没有任何通风和防护耪情况下进行的。
4.缺乏安全及应急措施。现场调查发现用于鼓风的排污口处却没有鼓风机,连电源插座都找不到;清洗浆池没有任何的个人防护用具,如防毒面具.,甚至连一根救助的绳子都没有,更没有发生事故时的抢救设备。
5.缺乏劳动安全卫生意识、管理混乱。事故发生后,当要求厂方提供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时,厂方虽说有,但却找不到。如果厂里有安全监督员,并负责对整个安全程序进行监督,便能做到及早发现和及早预防,这起事故就完全可以避免了。
6.缺乏必要的防毒急救安全知识教育。本次中毒的10位工人,在该厂工作1~5年,却从未进行过有关的安全卫生培训和教育,不知道制浆过程中存在哪些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对人体能造成哪些伤害,也不知道预防措施,更不知道发生紧急情况后如何救治。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硫化氢的检测方法是什么?
2.进入设备内作业的安全要求是什么?
3.生产经营单位应进行全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具体包括哪些?
4.结合本案例,应提出的安全管理整改措施有哪些?
查看答案
简答题 某酒店是由甲市乡镇企业局与乙市某股份公司合作兴建,其中乙市某股份公司出地,占地面积为1250m2,占大楼40%的股份;甲市乡镇企业局出资480万元,占大楼60%的股份。酒店原设计为内部招待所,基建工程于2000年6月动工,2002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楼高9层共31m,建筑面积为7130m2,一楼是大堂、商场,二楼是餐厅,三一九楼是客房。2002年4月~2010年9月,酒店由甲市乡镇企业局直接负责经营,法定代表人是甲市人民政府驻乙市办事处主任欧某。2010年9月,甲市乡镇企业局将酒店整栋大楼承包给乙市某国际贸易公司经营和管理,该公司总经理姜某又将二楼餐厅多次转包。起火前,二楼肥肥火锅城由四川人姚某承包,三~九楼客房由姜某负责经营管理,酒店法定代表人仍是甲市人民政府驻乙市办事处主任欧某。起火当晚,酒店入住旅客为243人,其中有外地来乙市的旅游团6个,共139人,其他住客及员工共104人。2012年7月17日凌晨1时50分时,酒店对面市水产批发市场的一名个体户和一名骑自行车路过的群众,发现酒店二楼肥肥火锅城靠北角的房间起火,即告知在一楼大堂值班的保安员,保安员上二楼看到影碟机房(楼层经理刘某的住室)着火,见房门上了锁,就回一楼打电话找酒店值班经理,未找到人,然后再上二楼拟用灭火器灭火,但不会使用;打开消火栓开关又没有水。此时火已蔓延,该保安员再跑回一楼大堂给各楼层服务员打电话,最后才想起打119报警,市公安消防局指挥中心于2时l6分接到报警,先后调动了5个消防中队,共l3台消防车、120名消防员赶到现场灭火救人。其中一消防中队首先于2时20分到达现场,由于采取措施得力,仅用10min就将火扑灭。消防员到场后,三~九楼的旅客纷纷涌向窗口,挥动毛巾、床单、衣物呼喊救命。市消防局领导采取果断措施,利用4台云梯车,在酒店的东西两侧升高救人,同时组织消防员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各楼层,采取背、抬、扶等方法,共抢救和疏散222人。事故致使9名消防队员吸入浓烟晕倒在现场,负伤住院。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为保证疏散的安全,疏散楼梯间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应满足的要求有哪些?
2.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建筑灭火器?
查看答案
简答题 2010年3月21日15时2分,某省某县某乡一机木船在从该乡金沙江岸冒水孔开往某乡途中沉没。船上137人全部落水。经抢救脱险33人,死亡70人,失踪34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3万元。3月21日正值某乡赶场,14时50分,该乡某村鲜某等8人,驾驶由他们集资1.12万元,私自建造的木货船从该乡金沙=江岸冒水孔处载129人,香烟34箱,化肥l5包,拟驶往某乡。船由鲜某担任驾驶长,在船尾负责掌舵,张某担任副驾驶长(领航员),张某、田某负责操纵机器。船起航后沿左岸顺流而下,行走约800m进入浪区后,船首四次上浪进水,乘客慌乱,领航员张某向驾驶长鲜某大声喊叫调头靠岸,鲜某即压舵加车向左转向,准备停靠左岸,在调头中船身向右倾斜,船舱大量进水,右机被水闷熄。此时乘客更为恐惧,纷纷跳水,跳水的反作用力将已近岸的船蹬出回流区,船搭上主流区,更加失去平衡,大量江水倾注舱内,船首开始下沉。船尾部抬离水面,左机空转飞车,船完全失控。随后随急流下冲,先头后尾逐渐沉没于离起航处1000m的江中。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领导同志非常关心和重视,作了重要指示。由交通部、该省人民政府牵头,公安部、交通部、监察部、劳动部、农业部和该省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3.21”事故调查组,在该省政府已做了大量工作的基础上,深入事故现场进一步调查。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关于报告船舶重大事故隐患的通知》将船舶重大事故隐患分为哪几类?
2.水运交通危险有害因素和隐患主要有哪些?
3.水路运输事故的类型有哪些?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这起事故的性质是(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这起事故构成的事故等级是(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这起事故应由(        )负责调查。 查看答案
多选题 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 查看答案
多选题 这起事故有关责任人存在的错误有(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