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题库
🏘️ 爱查询 > 题库 > 初三政治

初三政治

简答题 阅读下边漫画,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3分)
(2)要解决漫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根本的一点是什么?为什么?(4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根据下面情景,完成后面的问题:
镜头一:一位同学上学迟到受到老师的批评,嘴里嘟哝着:“都怪妈妈没有及时叫醒我。”

镜头二:一位同学拿者考分不理想的物理试卷,心理暗暗地埋怨:“物理老师讲课特没劲,我一点兴趣也没有。”

镜头三:一位女同学在实验室里把试管打碎了,她悄悄对旁边的同学说:“别吱声,就装不知道。”
(1)镜头中各位同学的做法对吗?为什么?(3分)
(2)遇到上述情况,我们应当怎样学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6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2009年9月2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新形势下,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扎扎实实做好民族工作。
从2009年秋季开始,我国在中小学开设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课程,并把它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考试范围,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这将有利于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我国目前形成了怎样的新型民族关系?(2分)
(2)为保证少数民族人民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根据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建立了什么制度?谈谈你对于这一制度的认识。(6分)
(3)作为中国公民,为维护民族团结,年少的你能做些什么?(6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十一五”的五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五年来,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6——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0.4%,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10.2%和8.3% , 就业人口从2006年的7.64亿增加到2009年的7.7995亿,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到2009年底超过4亿、新农合8.3亿,覆盖面超过12亿。……一组数据佐证着这样一个事实——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祖国发展、繁荣、富强的60年伟大历程使我们找到了一条道路、一面旗帜和一个体系…

阅读上述材料,请你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3分)
(2)我们找到的“一面旗帜”、“一条道路”和“一个体系”分别是什么?(3分)
(3)祖国发展、繁荣、富强的60年伟大历程,你还有哪些体会和感受?(6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全国“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工作启动仪式举行后,我市某学校九年级二班学生在校园网论坛上发了一个“低碳环保”的帖子,以号召全校师生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广大师生纷纷发帖、跟帖。
  
                                               
(1)结合【l楼】网友的留言,分析国家推动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体现了我国实施怎样的发展战略?在实施这一战略时,我们应坚持哪些基本国策?(4分)
(2)结合【2楼】网友的留言,谈谈我省积极推广高效照明工作的意义。(6分)
(3)结合【3楼】网友的做法和倡议,说说我们应如何践行低碳生活方式?(至少说出2种以上具体做法)(4分)
查看答案
多选题 目前,我国人口大量增加、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矛盾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    ) 查看答案
多选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不发达,得出这样的结论的依据是: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    )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判断改革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这“三个有利于”包括 查看答案
多选题 下图说明
  
查看答案
多选题 下列材料,哪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表现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而使我国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下列选项中能说明这一点的有(    ) 查看答案
多选题 《走进新时代》歌中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表明 查看答案
多选题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下列措施体现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 查看答案
多选题 邓小平说:“如果动摇了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和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填表题
  
查看答案
简答题 观察下列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今年是农历猴年,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只可爱的小猴在焦急的寻找失去的美丽家园?(2分)
(2)你认为我们人类当前怎样做才能够使小猴找到自己的家园?(2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根据我国已经进入小康社会的实际,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查看答案
简答题 科学家预言,21世纪人类最缺少的是水。我国从2002年10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在日常生活中怎样节约水资源的?列举你的具体做法。(3分)
(2)为建立节水型社会,请你设计两句宣传标语。(1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2004年是中法建交40周年。2004年1月26日至29日,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同时,中国在法国举办的文化年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共计300多个项目,极大的推动了中法关系与合作。近年来,中法经贸往来也呈现了强劲势头。截至2002年底,法在华投资项目2032个,中国从法国引进项目1972个,正在执行的中法科技合作项目近700个。
(1)中法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充分说明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国实行什么基本国策?(2分)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这一基本国策的理解。(8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2003年3月5日,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五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国内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7.4万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0.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7.7%。国家外汇储备从1399亿美元增加到2864亿美元。社会生产力跃上新台阶,国家的经济实力、抗风险能力和国家竞争力明显增强。

朱总理说:五年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5160元增加到2002年的7703元,平均每年增长8.6%。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90元增加到2476元,平均每年实际增长3.8%。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由4.6万亿元增加到8.7万亿元。这五年,在经济较快增长、物价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问题:
(1)五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跃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重要原因有哪些?请你结合学过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4分)
(2)请你根据第二段材料,实事求是的指出我国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什么缺点或问题。(1分)请你结合有关原理,提出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的1个办法。(2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材料一: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口依然将以每年1000多万的速度持续增长。我国的粗文盲率(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为6.71%,而美国、日本的文盲比率不到0.5%。

材料二: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人均水资源、人均森林面积、人均草地面积和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的人均值分别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6、1/3和1/2。

材料三:据报道,中国的土地沙化形势十分严峻。沙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7.6%,涉及29个省区,以至近两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了多次沙尘暴天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3分)
(2)我国为此必须采取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2分)
(3)为了在21世纪共创一个美好的家园,在实际生活中你能做些什么?(2分)请列举在日常生活中你为保护环境所作的一两件事,并说明理由。(2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小城镇建设取得很大成绩。1978年,全国农村有建制镇2173个,到1999年已增加到19216个,增长8倍多。但据统计,目前我国有8亿多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9.1%,也就是说,我国城市化水平只有30.9%。

材料二:我国西部地区复员辽阔,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不少省区地处祖国边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与东部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材料三: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小城镇建设,都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应提上议事日程。”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请说明材料三中党和国家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小城镇建设两大战略的理由。(至少三条)(6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为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某校开展了一次探究实践活动。 
(1)如你是其中一员,请你围绕你的家庭生活的变化情况设计一个问卷调查表。(2分)
(2)我们当地经济建设的成就和我们家庭生活的发展变化能够折射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假如该小组准备以此次问卷调查的材料为基础,写一篇政治小论文,请你拟定一个题目。(1分)并简单写出写该论文时所要运用的主要理论观点。(4分)
(3)由于现在收入的限制,目前你或你的家庭还有什么最大的愿望没有实现?(1分)你认为国家和个人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这些愿望?(2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材料一:从1990年到2010年,农民张三他先是在一乡镇创办的企业中努力工作,后来,自己下海经商,和朋友一起投资办起了织布厂,年分红可达20万元以上。

材料二:农民张三富裕不忘国的恩情,他经常参加公益活动,来回报社会。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是改革打开了我的财富之门!”

阅读上述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农民张三先后从事的工作分别属于哪类经济中的哪种经济形式?(4分)
(2)农民张三常说:“是改革打开了我的财富之门!”根据这句话,试分析改革的作用? (4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王亮的父亲王为民是一位农民,今年被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聆听了温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后面对记者的采访,王为民激动地说:“第一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我很激动,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
(1)王为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反映民众的要求以及监督和促进其他机关的工作?(4分)
(2)王亮想知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都有哪些职权,请你告诉他?(4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2010年两会期间,网络上的“民间提案”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许多群众通过信息网络对政府工作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单是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和央视国际网不完全统计,对政府提出的意见和给总理本人提出的问题,就多达几十万条。
(1)“民间提案”保障了我国公民的哪项政治权利?(2分)
(2)行使上述权利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请举出两例。(4分)
(3)公民在行使这项权利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2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2009年9月21日至25日,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第64届联大一般性辩论、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问题峰会和20国集团领导人匹兹堡峰会。12月17日至18日,温家宝总理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2009年外交工作以应对金融危机为主线,以多边峰会为重要平台,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问题国际合作,各项外交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1)我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了什么样的国际形象?(2分)
(2)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在积极营造什么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生活水平提高了,学杂费、教科书费免了,家庭的负担减轻了,作为初中生,我们手头的零花钱也多了起来。同学 们的零花钱究竟有多少,怎么用,成了同学们课余谈论的话题,有时也成了同学之间攀比的内容之一。
针对这一现象,思想品德课老师决定和同学们一起开展一次调查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你会采取什么调查方法来开展调查?(2分)
(2)在调查中,同学们发现初三学生王林的一张 消费清单:
  
请你指出王林哪些方面的消费不够合理?(4分)
(3)作为新时代中学生,应该如何做到合理消费?请你提出两条锦囊妙计。(4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刘亮在学习“党的基本路线”这一节内容时,展示了爷爷、爸爸曾经用过的收音机和自己刚买的收音机,请据图回答问题。
  
(1)“收音机的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2)刘亮认为发生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简要回答。(6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将其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将有助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
(1)列举我们身边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2分)
(2)为什么要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5分)
(3)请你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4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材料一:多年来,我国在电子信息产业的科研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是,我国原创型科技力量仍相当薄弱,许多核心技术主要还是靠引进。我国仍是一个产品生产大国,还没成为一个技术大国。

材料二:国家科技部门制定和启动了三大科技战略:人才战略,引进和培养大批优秀科技人才;专利战略,集中力量在集成电路和软件等12个重大项目上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同时建立和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技术标准战略,建立既符合世贸规则,又能保护本国利益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
(l)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
(2)国家科技部门启动的三大科技战略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发展战略?我国将怎样实施这一发展战略?(6分)
(3)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对我们青少年的学习有何重要启示?(4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建国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本区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在各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的GDP由1947年成立时的5.3亿元跃升至2008年的7761.8亿元,经济发展增速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共拥有17个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与16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和科技等合作关系。2008年的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22亿美元。
(1)建国60年来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果,说明了什么?(2分)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你知道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做了哪些实事?(至少举两例)(6分)
(3)我们中学生在生活中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4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宣部、教育部决定把每年9月定为我国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某校为了帮助同学们加深了解和认识民族精神,决定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请你也参加,并完成下列问题。
(1)设计两条宣传标语。(4分)
(2)我们为什么要切实抓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工作?(6分)
(3)请就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向学校提两条建议。(4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材料一: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统计,截至2009年6月,中国青少年网民已达到1.75亿,在上网的方式中,通过手机上网的人数越来越多,1.81亿中国手机上网用户中,有5000万是青少年用户。

材料二:网络低俗之风从互联网转移到手机网,国家日前下发了《关于严厉打击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活动的紧急通知》,要求就手机网站制作、传播低俗等有害信息活动进行专项治理,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了绿色的网络环境。

请回答问题:
(1)整治不良网站,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属于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
(2)国家制定了两部专门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律。请你写出相关法律的名称。
(3)青少年应如何抵制有害网络信息的侵害?请说说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简答题 宪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互助的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请据此回答:
(1)概括宪法上述规定所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忠实履行宪法规定的这一义务?
查看答案
简答题 材料一 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部分指标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耐用消费品变动情况
  
根据材料,请回答:
1.上述图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至少3点)
3.看完材料后,大家都表示要抓住改革开放有利形势,为国家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打算怎么做。
查看答案
简答题 201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为庆祝新中国61 华诞,淮北市某学校决定举办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1)请你为本次主题班会拟定一个主题并设计主题班会的步骤。
(2)参加本次班会,如果请你就“建国六十年来我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准备一个发言稿,你将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
(3)假如你在知识竞赛中抽到这样一道题:“当今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将如何作答?
(4)请你献上你最美丽的祝福。
查看答案
简答题 2007年3月16日,十届人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该法第一条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我国其他法律,如《义务教育法》、《民法通则》等也都在第一条中作了这样的规定。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物权法》表明了什么?(2分)
(2)根据宪法制定《物权法》等法律,说明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如何?为什么?(4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某企业连年亏损,该企业职工王某怀疑是因厂长贪污导致企业面临困境,为让上级有关部门来厂里调查,就编造事实向有关部门举报了厂长。据此,有人认为“公民可以自由地行使监督权”。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2007年9月1日,“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请结合国情,谈谈我国为什么要重视“节能减排”工作?(3分)
(2)重视“节能减排”工作表明我国正在坚持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2分)
(3)请结合依法治国的要求为“节能减排”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至少三条,3分)
(4)节能减排就在你我身边。在日常生活中,你能为“节能减排”做些什么?(请写出符合题意的具体措施,至少各写一个,2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报告。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1)我们党和政府为什么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3分)
(2)请结合材料谈谈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主要有哪些?(至少三点,3分)
(3)近年来,为了解决民生问题,我们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至少两点,2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查看答案
简答题 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 查看答案
简答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什么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查看答案
简答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主要其职权? 查看答案
简答题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查看答案
简答题 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查看答案
简答题 依法治国有哪些基本要求及这些基本要求与依法治国之间有何关系? 查看答案
简答题 依法治国对国家机关、政府和公民分别提出了什么要求?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