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题库

【单选题】

土地勘测定界时,界址点间距超过(    )时,应加设界址桩。
  • A.100m

  • B.150m

  • C.200m

  • D.250m

参考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单选题 土地勘测定界采用距离交会法放样时,两个已知点坐标分别为:A(8,15),B(6,35),待放样点坐标为:P(28,25),采用该方法的放样数据是(    )(SA是A点到P点的距离,SB是B点到P点的距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变更地籍调查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之后,为满足变更土地登记的要求,适应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保持地籍资料的(    ),对宗地变化信息的调查。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开展城镇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评价工作中,当城镇地籍调查及城镇变更调查的成果不能覆盖整个评价区域时,应利用(    )作为补充。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宗地是被(    )封闭的地块。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变更地籍测量一般不进行(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解析法测定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位置时,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距离允许误差应控制在(    )内。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确定土地产权的法律手段是 (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    )而采取的一系列地政措施。 查看答案
多选题 界址调查是指调查人员会同双方指界人共同到现场对界址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具体是指(    ),双方指界人签字盖章等。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极坐标法放样P点的步骤是:将仪器安置在已知点A上,对中整平后,后视另一已知点B,并以B点为零方向,放样AB与AP的夹角β,得AP方向,沿AP方向放样(    )距离,得P点。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违约缺席者对调查结果如有异议,须在收到调查结果之日起,(    )日内重新提出划界申请。 查看答案
多选题 界址点成果表包括(    )等内容,如果外业测量高程,还应包括界址点的距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某块地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注记为“旱地”,农业结构调整中改种桑树,但耕作层未被破坏,在土地勘测定界地类调查时,该地块地类应确定注记为(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放样新增界址点P的坐标为(100.32,200.69),临近的控制点A的坐标为(156.56,169.20),临近的界址点B的坐标为(120.00,261.23),计算边长作为距离交会法放样数量,则A到P的长度和B到P的长度分别为(    )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地籍测量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地籍细部测量包括(    )等内容。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土地勘测定界时,界址点放样的点位中误差应控制在(    )内。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共用宗地是指几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块地,并且相互之间界线(    )的宗地。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土地勘测定界时,在(    )上应设置界址点。 查看答案
多选题 现行《全国土地分类(试行)》体系中,(    )用地属于交通运输用地。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