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题库

【单选题】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    )。
  • A.不负刑事责任

  • 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C.应当负完全的刑事责任

  • D.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参考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多选题 甲武装掩护走私毒品,法院判决其构成走私毒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甲的下列哪些财产可纳入适用没收财产刑予以没收的范围(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境外走私人阿某向中国境内走私石油,偷逃关税50万元,王某得知后,向阿某收购了这批走私进境的石油。王某的行为构成(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哪种犯罪在既遂之后犯罪行为也随之而结束,但由犯罪行为造成的不法状态仍可能继续存在?(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行为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是(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甲开办一间小汽修店,因修理一进口轿车缺零配件,便于晚间在一停车场将一同型号小轿车备用轮胎一个(价值1200元)和发动机(价值50000元)拆下盗走,甲的行为(    )。 查看答案
多选题 甲未获烟草专卖许可,擅自购进明知是假冒的“中华”牌香烟100箱进行批发和零售,在被查获时已销售出80箱,收款120万元。经检验该批香烟属于不合格产品。甲的行为(    )。 查看答案
多选题 甲误认为遭到乙的紧急的不法侵害,而对乙实行防卫行为,致乙死亡。事后证实乙的行为不具有不法侵害的性质。甲的行为(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甲男(15岁)与乙女(13岁)在同一所中学上学,二人在参加校文体活动时相识并成为好友,关系日渐密切。某日二人在公园发生性关系时被发现。据甲交待,二人还曾在自己家中发生过一次性关系。甲、乙均表示是双方自愿。乙的家长要求追究甲的刑事责任。经调查二人确属自愿且未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甲的行为(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甲于2003年6月与乙合谋共同诈骗李某30000元,甲乙平分各得15000元。在审查本案期间,甲主动交待曾在1997年3月间诈骗张某4000元的犯罪事实。在处罚甲诈骗罪时其犯罪金额应为(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主要根据是(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区别的关键是(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赵某犯A罪,依法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合议庭提出以下四种量刑意见,其中必定错误的意见是(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甲于1997年8月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于2004年7月被抓获归案。在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中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对本案(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妨害公务罪的行为是(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甲前往乙住所杀乙,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发现周围停有多辆警车,并有警察在活动,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甲的行为属于(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交通肇事并具有下列哪种情形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是(    )。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下列哪些情形适用属地管辖原则(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哪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行为?(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