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题库

【单选题】

下列行为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是(    )。
  • A.甲在与钱某争吵中,突然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钱某刺一刀后扬长而去,致其重伤

  • B.乙在非法拘禁孙某过程中,使用暴力致孙某死亡

  • C.丙在绑架李某、向李某家属勒索财物过程中,杀害李某

  • D.丁对公共建筑物放火,大火烧毁该建筑物,并且烧死二人

参考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单选题 甲男(15岁)与乙女(13岁)在同一所中学上学,二人在参加校文体活动时相识并成为好友,关系日渐密切。某日二人在公园发生性关系时被发现。据甲交待,二人还曾在自己家中发生过一次性关系。甲、乙均表示是双方自愿。乙的家长要求追究甲的刑事责任。经调查二人确属自愿且未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甲的行为(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妨害公务罪的行为是(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主要根据是(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哪一选项最恰当地指明了伪证罪的主体范围(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哪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行为?(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甲于2003年6月与乙合谋共同诈骗李某30000元,甲乙平分各得15000元。在审查本案期间,甲主动交待曾在1997年3月间诈骗张某4000元的犯罪事实。在处罚甲诈骗罪时其犯罪金额应为(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赵某犯A罪,依法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合议庭提出以下四种量刑意见,其中必定错误的意见是(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交通肇事并具有下列哪种情形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使罪犯在有关人士帮助、监督、辅导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自由生活,减少该罪犯再次犯罪的机率。下列选项中较能体现这一观念的制度是(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是(    )。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下列哪些情形适用属地管辖原则(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甲因为重男轻女,将妻子刚生下才3天的女婴包裹好放在医院门口,躲在一边观察。见有群众围观、议论,便放心离开。第二天一早,甲又到医院门口察看,见女婴还在,但女婴却因晚间气温过低被冻死。法官据此判决甲构成遗弃罪。甲的行为属于(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境外走私人阿某向中国境内走私石油,偷逃关税50万元,王某得知后,向阿某收购了这批走私进境的石油。王某的行为构成(    )。 查看答案
多选题 甲武装掩护走私毒品,法院判决其构成走私毒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甲的下列哪些财产可纳入适用没收财产刑予以没收的范围(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甲开办一间小汽修店,因修理一进口轿车缺零配件,便于晚间在一停车场将一同型号小轿车备用轮胎一个(价值1200元)和发动机(价值50000元)拆下盗走,甲的行为(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甲于1997年8月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于2004年7月被抓获归案。在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中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对本案(    )。 查看答案
多选题 甲未获烟草专卖许可,擅自购进明知是假冒的“中华”牌香烟100箱进行批发和零售,在被查获时已销售出80箱,收款120万元。经检验该批香烟属于不合格产品。甲的行为(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甲前往乙住所杀乙,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发现周围停有多辆警车,并有警察在活动,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甲的行为属于(    )。 查看答案
多选题 甲误认为遭到乙的紧急的不法侵害,而对乙实行防卫行为,致乙死亡。事后证实乙的行为不具有不法侵害的性质。甲的行为(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区别的关键是(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