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题库
🏘️ 爱查询 > 题库 > 高一地理

高一地理

判断题 对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有利的外部环境主要指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行星际空间。 查看答案
判断题 太阳系中小行星带的位置在木星轨道和土星轨道之间。 查看答案
判断题 同一日,某纬线上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不同,昼夜长短相同。 查看答案
判断题 地球上形成四季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公转时地轴的倾斜方向几乎不变。 查看答案
判断题 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从而将北半球的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查看答案
判断题 流水侵蚀地貌有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和洪积扇等。 查看答案
判断题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条件为基础的,在中纬度表现最明显。 查看答案
判断题 工业文明阶段判断非农业用地的土地质量是以土地的区位和用途等来衡量的。 查看答案
判断题 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查看答案
判断题 一般而言,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容易找到石油,而地下水则多存储于背斜构造中。 查看答案
简答题 图13中,甲图为太阳光照射地球的示意图,乙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在甲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1分)
(2)此后,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南或北)移动。
(3)甲图中,①地昼长为________小时;下列各地的夜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正确的是______。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4)此时,乙图中三个城市正午太阳高度的比较,正确的是________。
A北京小于汕头
B汕头大于海口
C海口小于北京
D汕头小于北京
(5)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的区域是                              。
(6)简要叙述此时至次年3月1日,北京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趋势。(2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图14为“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 (见第6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依据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北半球处于(      )季。
(2)此时,N地受(      )控制,降水较(      )(多、少)。
(3)M地盛行(      )(方向)风,气候特征是(      )。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4)图14所示季节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形成该气象灾害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半年后A处盛行(      )(方向)风。
(5)我国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查看答案
简答题 图15是“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反映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特征。
(2)图中各字母,表示形成长江三峡的地质作用是______,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着不同植物的是______,表示植被对城市空气具有净化作用的是_______,表示人为原因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的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简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大气平均温度偏差的相关性
  

材料二:气候、石油、粮食的关系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纤维加工成的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备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
  

材料三:为了提高全世界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每年的6月5日被确定为“世界环境日”,200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1)材料一中①②两条曲线分别是①(      )②(      )
(2)选择填空(填写选项所代表的字母):材料二中甲:(      )乙:(      )。
ACO2大量排放
B森林破坏
C石油资源的短缺
D人口增多
(3)请列举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
简答题 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回答问题。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 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_______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_______地区。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______地区与______地区。(4分)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______地区与______地区向______ ____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6分)
(3)图4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 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 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探究性学习]
时事链接•我国的民工流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广东省人口网2009年1月16日电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自南方沿海开始向北方各省市延伸的企业困境,不断爆出玩具业、纺织业、地产业、炼钢业等产业的破产、停工、裁员消息。自2003年开始以来的“民工荒”,在经济缩紧中,正演变为民工的“就业难”。

(1)有关我国人口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2分)(  )
A.民工流出省区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带
B.民工流出省区均位于中部经济地带
C.民工净流入最多的省区是广东、浙江、江苏
D.人口流出最多的省区是河南
(2)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2分)(  )
A.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
B.加重西部地区的环境压力
C.加速中部地区的资源开发
D.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3)南方沿海出现“民工荒”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4)请为解决“民工荒”和当前的民工“就业难”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两条即可)(6分)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是因为: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图各点关系中,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有关我国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全球气候变暖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有 查看答案
多选题 (2008年广东卷)2008年奥运圣火首次照亮世界之巅。综合考虑各自然因素,适宜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季节是 查看答案
简答题 读“亚欧大陆轮廓图”,对照四幅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只填图中气候类型代号,下同)。该气候在世界上分布于终年盛行_________风的大陆________地区。
⑵B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该地夏季气候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C地常年受_______气团控制,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气候类型除了分布于本大陆外,还分布在_______大陆的内陆地区。
⑷D地冬季,强大的_______________高压与___________(海洋)低压之间,形成势力强大______________(性质)的偏北风,常出现_____________等灾害性天气。
⑸图中所示季节为北半球的_______季,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B、D两地的气候特点是:B地___________________,D地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简答题 (原创题)阅读下列材料,分析下列问题。
材料: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气象环境问题,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更是前景堪忧.广东省近百年来,平均气温升高了0.6℃~0.8℃,高于全球平均增温幅度(0.4℃~.8℃)和全国平均增温幅度(0.5℃~0.8℃)。近40多年来,全广东省年平均气温的升幅更大,增温率高达0.2℃/10年。
珠江三角洲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第二产业的兴起及经济的高速发展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尤其突出,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升高了1.2℃~1.5℃,比广东年平均气温升幅高一倍,增温率达0.28℃/10年,远高于粤北、粤东和粤西地区(增温率0.15℃/10年)。
(l)简析珠三角地区气温上升幅度高于省内其他地区的主要原因。
(2)试指出近期我省因气候变暖所带来的主要地理环境问题。
(3)针对广东近年气候变暖的严峻现状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
查看答案
简答题 读“亚洲1月、7月的季风”图,分析完成下列要求:
  
(1)甲乙两图中,表示1月份的是(    )。
(2)根据图中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在图中用箭头标出①处的风向。
(3)图中②处的风向为(    )风。
(4)据图分析,亚洲季风成因主要有:(    )
(5)我国东部地区的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6)季风气候对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主要有(    )。(选择填空)
A.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
B.台风造成的危害
C.容易发生早涝灾害
D.降水年际变化很大
查看答案
简答题 (1)图中A因素表示_____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_________,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_ __________的变化。
(3)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_,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4)图中D表示__________,目前对地球上D的估计,有三种学说,即说______、_________说和________的学说。
(5)有人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必然是人才强国,也必然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读漫画图1-20,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2)此图反映了______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它和环境人口容量有何关系?除此之外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还有哪些?它们与环境人口容又有怎样的关系?
查看答案
简答题 读曲线统计图1-21,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中所示的人地关系。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人口数量、资源消耗、环境质量、粮食产量四者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图中反映的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4)此统计图对人地关系发展趋势的预测忽略了(  )
A.人口增长率对环境、资源的影响
B.人口素质对环境、资源的影响
C.资源的有限性
D.环境容量的有限性
查看答案
简答题 读图1-22,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我国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大体呈现怎样的空间分布规律?
(2)试分析造成东西部地理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由材料一表中数据计算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__,森林面积______,淡水_____。(6分)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_,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哪些?(8分)
(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是______,但是这种资源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6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探究性学习]
是非判断•环境人口容量的分析

材料  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答记者问时说到:我国目前人口达到13亿,人均可耕地面积不足世界1/3,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4;草地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石油已连续多年进 口,2010年以后70%以上的石油需要进口。按世界人均占有淡水量计算,中国能养活3.2亿人,按世界人均耕地计算,中国能养活2.6亿人,按世界人均占有林地计算,中国能养活1.7亿人。
小林老师和他的学生针对上面的材料,对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展开了以下讨论:

学生甲: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由于我国的耕地、淡水、林地等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目前13亿人口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学生乙: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我们可以把消费水平降低,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大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学生丙: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我国可以发展科技,发展高科技产业,把所有能耗大、有污染的企业全部关掉,保护生态环境,以提高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学生丁:地区的开放程度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也很大。我们可以加大我国的 开放程度,尽量进口他国的资源,少开发本国资源,就能极大地提高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小林老师:请同学们用辩证的眼光全面分析。
你认为他们的分析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提示】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和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其影响最大。由于各个因素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在进行环境人口容量估计时,要全面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查看答案
填空题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A国属于 ______ 国家,B国属于 ______ 国家。A国家人口增长属于 ______ 模式,B国家人口增长属于 ______ 模式。 查看答案
填空题 从人口的年龄构成看,A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______ ;B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______ . 查看答案
简答题 分析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的人口增长及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完成下表内容。
  
查看答案
填空题 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A国 ______ ;
B 国 ______ 。 
查看答案
简答题 读世界人口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1920年前后相比较,世界人口增长发生的变化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同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相比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状况带来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简答题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区域表示________。
2图中处于传统型模式的是_______(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3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4我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图中的______阶段向________阶段的转变过程(填字母)。这种转变主要是由我国大力开展的_________工作所致。
查看答案
简答题 读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三条曲线代表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A为________ ,B为________ ,C为_________。
2.建国初期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出生率、_____死亡率、_________自然增长率的_______型。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值出现在_______年前后,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2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别是1.3%、0.6%、0.7%,这说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属于_______出生率、_______死亡率、________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
5.我国下列省市区中,目前已完成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是(双选)(  )
A上 海
B江苏
C西藏
D宁夏
6.利用表中提供的数据,在图1-8中绘出1975~2000年期间的B曲线。
  
查看答案
简答题 (2010•威海模拟)某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率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 约是_____。(2分)
2.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图中_____国相近。(2分)
3.人口的发展状况总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根据经济与人口关联性,图中四国,最可能属于发达国家的是____。(2分)
4.B国可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什么?(3分)
5.中国现行的人口政策是否适用于图示的所有国家?为什么?(6分)
6.在下图中绘出A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示意)曲线,并在横坐标上标明它现在所处的位置。(3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探究性学习]时事链接•中国的人口增长状况根据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我国出生人口1 608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06‰,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6。
  
1.2008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_____,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模式。(4分)
2.下面四幅图若代表人口自然增长率,能代表新中国成立以来变化趋势的是(2 分)(  )
  
3.下图各点能正确表示2008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的是(2分)(  )
  
查看答案
简答题 根据材料和图10,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0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8分)
(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8分)
(3)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12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材料二:见下图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8分)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8分)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12分)
查看答案
多选题 一般的教学用地球仪,在正常情况下,放置在下列哪些地点才可能使其地轴北端或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北京(116ºE,40ºN)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将常用的教学用地球仪改制成了正常放置后地轴北端能指向北极星附近的地球仪。则关于此地球仪的说法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多选题 若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其他条件不变,下列现象可能的是 查看答案
多选题 若下图中的箭头从外向内依次表示:地球自转方向、低纬信风和中纬度盛行西风。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当一艘船舶自西向东越过1800经线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查看答案
简答题 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⑴、此图表示(    )月(    )日的光照情况。
⑵、此时A点是    点钟,A、B、C三点白昼最短的是(    ),昼长是(    )小时。
⑶、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⑷、A的地理坐标是(    ),B点的日出时间是(    )点钟。
⑸、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坐标)(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
⑹、C点再转过多少千米后可见日出(    )。
⑺、此时悉尼是(    )季,此时早一天西方国家是(    )季(天文四季),再过三个月,B点的昼夜情况是  (    )。
查看答案
简答题 读下面两幅图。(左图:二分二至日我国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图;右图:地球公转示意图。)
  (1)左图表示的地点应位于__________(纬度)
(2)当地球运行到右图中A位置时,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我国共有______省(区)可受
到太阳光的直射。此时,北京盛行______风,我国北方河流水位进入______期(丰水、枯水)。
(3)当地球运行到右图中B位置时是____月____日前后,在左图上是哪一点____(代号)。
(4)当地球运行到右图中C位置时,太阳光直射在______(纬线上),这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季节是____。
查看答案
简答题 (2008年上海卷)“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___________.
(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___地。
(3)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____。(单项选择)
A.甲地最大
B.乙地最大
C.丙地最大
D.三地相同
(4)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___日__点。
(5)丙地所属气候类型是_____,该地在图示季节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戚向东表示,2008年全球钢铁产能释放增量主要来自中国,但中国的新增钢产量将大幅减少。

材料2:2008年,中国钢铁生产的产量为50048.80万吨,同比增长了1.13%。钢铁产业从2002年占GDP总量的51.9%增长到57.7%。

(1)从工序上的工业联系方面分析,下列工厂应靠近钢铁厂布局的有(双选) (  )
A.焦化厂
B.重型机械制造厂
C.玩具厂
D.纺纱厂

(2)钢铁工业区从形成上看,一般属于(    )的工业地域;从性质上看,属于(    )的工业地域,这类工业地域的一般特点是:(    )。

(3)和钢铁生产相关的工厂在一定地域集聚的优势是什么?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