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题库

【填空题】

 ______ ,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参考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单选题 在学习依法治国的内容时几个同学就有关“依法治国”的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2006年10月31日,十届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合作社法》、《关于修改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决定。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基本要求中的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从2006年起,国家全部免征农业税。我国农村实行的税费改革,就是变“人收税”为“法收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依法治国原则得到进一步贯彻    ②这项改革削弱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量  ③这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    ④这项改革将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不符合依法治国方略要求的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我国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十分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实施以德治国。这是因为
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代替      ②道德的约束力比法律更权威,具有更高的效力      ③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守法、护法      ④法律和道德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新华网合肥2007年1月30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对全国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电视电话会议批示强调,做好清欠工作关键靠法制。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体现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时刻与我们相伴。这一浅显的说法告诉我们这个深刻的道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这是经过古今中外历史证明的真理。这一真理告诉我们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九年级(3)班几个同学就有关“依法治国”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在下列观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建设法治国家,就要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      ②实行依法治国,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③生活在法治国家,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④依法治国是大人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有人说:“法律使人不敢犯罪,道德使人不愿犯罪。”这说明
①道德比法律更加有效  ②法律比道德更加有效③    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④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2006年12月18日法制网载文指出,“人的一生都免不了和税收打交道”,税收上系国家兴衰、政权稳固和社会正义,下系国民福利和财产权的保护,是各国立宪的重要内容。而我国有关税收基本原则和基本征纳制度等问题至今仍未明确立法,财税领域很大程度上“无法可依”的现状,已经成为制约法治建设的“瓶颈”。这说明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前提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法治经济。这说明 查看答案
单选题 2006年12月2日《工人日报》报道,时下,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但是在有的地方贯彻实施信访条例不力,信访对群众来说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有的地方或部门对群众的信访案件重视不够,或以“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不好解决,我们正在研究解决,请你再等一等”为由搪塞,或层层批转,不给落实,让群众求告无门;有的甚至从中作梗,办“人情案.关系案”或“金钱案”,使问题得不到合理妥善地解决,甚至长期得不到解决,进而导致群众反复越级上访,矛盾越积越深,最终产生对立情绪。这些地方或部门
①违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违背依法行政的原则      ③违背公平公正的原则    ④违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副对联形象地说明
①“人治”以言代法,同“法治”是相对立的      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杜绝上述滥用权力的现象    ③“人治,,轻视法律,不依法办事,不利于我国的法治建设,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很完善的情况下,出现上述情况是难免的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