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题库

【简答题】

材料1.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 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 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 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 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 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 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 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材料2.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何种要求?
(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答案

(1)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 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 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 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使用效率低,资源约束已 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继续沿用原有方式将难以为继,矿产、土地、森林等资源都 难以承受,经济、社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 型的转变。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 又快的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奄斗目标。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做到:
第一,把节约 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落实“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系列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
第二,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 防为主、综合治理。
第四,强化资源管理.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加强对各种 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相关试题

多选题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基本要点有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货币的本质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作为商品的资本是 查看答案
多选题 20世纪50年代中期,邓小平多次强调,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接受来自几个方面的监督,具体包括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有 查看答案
多选题 生产要素市场包括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所建立的统一战线有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商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 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 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无耻之徒。”这三 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有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 查看答案
多选题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尊重和保护人权,认为首要的人权是 查看答案
多选题 G-W-G′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会变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查看答案
多选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 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 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 启示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新型农民,具体措施有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最高领导人做出的一项重大政治决定。这表明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