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题库

【简答题】

材料一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社会面临着三种主要因素的制约,即人类面临着经济增长、能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相互制约的三重困境(如右图),人类需从这三重困境结构中寻找出路,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材料二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表现为“资源——产品——可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据统计,我国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分别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去年我国消耗的原油约34%依靠进口、同时,GDP每新增一元钱所消耗的资源是日本的13倍、此外,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率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例如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50%以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

(1)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三重困境(即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试述我国确立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依据。(12分)

参考答案

(1)①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坚持联系观点看问题。(2分)
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首先,自然资源为经济增长提供物质资料来源;而经济增长是以消耗资源为前提的,但经济发展又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其次,良好的环境能为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空间;而经济增长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但经济的发展也为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提供经济基础和技术条件。
第三,资源的消耗改变了人类生存的原有环境,而环境污染又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的短缺。(6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我国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现状确立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坚持了从实际出发。(4分)
②规律是客观的,人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这就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4分)
③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这要求我们坚持联系的观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循环经济,坚持了联系的观点。(4分)

相关试题

单选题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我国古代先进的哲学思想,曾使我们民族在自然科学领域遥遥领先,我国近代的封建统治和封建思想却使我们民族在自然科学领域日渐落后。这说明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图成语故事《按图索骥》告诉我们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俄罗斯科学家呼吁加强对月球的研究,为人类造福。这说明
①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可以为人类造福
②认识了月球运动规律,就可以避免地球上自然灾害的发生
③坚持联系的观点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④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人们一直想知道孔子究竟长什么样子,但孔子的真实形象却无从准确考证,于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加以揣摩,画出了一些不尽相同的孔子像。2006年9月23日,中国孔子基金会正式推出“孔子标准像”,这引起了各界很大的反响和争议,有人说像,有人说不像。这表明
①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②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③“孔子标准像”的像与不像并无客观根据
④“孔子标准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科学发展观在新阶段有着新的要求,从过去“又快又好”到现在的“又好又快”,从“快字当头、快中求好”到如今的“好字当头、好中求快”,虽然是看似简单的词序变更,实质上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反映的是发展理念的新提升。无论是过去的“快字当头、快中求好”,还是如今的“好字当头、好中求快”,两者的共同点在于
①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承认了两点之中有重点
③抓住了主要矛盾                   
④承认了联系的条件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北京奥运吉祥物五个“福娃”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奥运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五”在佛教文化中蕴涵着圆满之意,又契合了中国古代“五行(金、木、水、火、土)说”,更与奥运标志“五环”遥相呼应,在其制作过程中更是糅进了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古文化遗产。这一设计理念体现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地震本是自然现象,但美国好莱坞女星莎朗•斯通在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接受媒体采访时公然声称,四川汶川地震是上天对中国的报应,很有趣。莎朗•斯通的这一冷血言论
①否认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②承认世界变化发展的规律性,是一种唯物主义观点
③以自身感受判断是非,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④不尊重别国的民族感情,是一种极端个人主义观点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上述材料中,俄罗斯科学家对月球有新的不同认识。这表明
①人们改造自然以自然的客观存在为基础
②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发展的过程
③知识构成是影响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重要因素
④认识的目的就是发现规律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美学中总要谈到“移情”现象,即情景交融。比如我们高兴时,仿佛骄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也在点头;悲伤时,又觉得雨如泪,风如烟。“移情”说法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100多年前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轻便又结实的包装物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然而,随着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采取对策应对这一“白色污染”。这表明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基本定型,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景象。但是,回顾书法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志”。这说明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②事物在批判与继承、联系与创新中发展
③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著名养生专家洪昭光教授提醒大家,养生要讲辩证法,要讲个性化,千万不要盲从。他说,生命的复杂性和人的认识的局限性,造成许多的“养生悖论”,对待养生问题要在专家的指导下给自己“量身定做”健康计划,讲个性化,讲辩证法,才是理性、科学、负责的选择。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①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③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④事物不断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近年来,大学生中不会电脑、不懂英语的“现代文盲”越来越少,然而缺乏人文素质,不懂中外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传统文盲”忽视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地震是有两面性的,一方面是灾害,另一方面,是给这个地区带来一种重新发展的机遇。从市场整体来看,“5•12”汶川大地震对中国社会、经济的深刻影响,使今年成为最困难的一年。但同时,我们要正视这场灾难所带来的变化,抓住机遇促进灾区的重建,振兴地方经济。上述材料主要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法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毛毛虫在一个花盆边围成一个圆圈爬行,离花盆不远处有食物,毛毛虫一个随一个爬了六七个小时,最后又累又饿而死,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毛毛虫思路”。我们从“毛毛虫思路”中获得的启示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2008年5月1日,我国自行投资、自行设计、自行管理、自行建造,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试运营通车。大桥建成通车后,杭州湾区域路网布局将从“V”字形变为“A”字形,形成上海、杭州、宁波之间“两小时交通圈”,宁波从长三角交通末梢一跃成为海陆交通枢纽和节点城市。这一事实意味着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和再就业,关系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国家实行不可降解的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消协、商家、专家反应不一,消费者也存有矛盾心理。这说明 查看答案
单选题 2008年6月6日至8日,奥运圣火在广西传递,为减轻火炬传递活动对高考的影响以及避免“端午节”人流过于集中影响火炬的顺利传递,广西对火炬的传递路线和时间段进行了调整。广西的做法
①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②违背了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③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④违背了国际奥委会的组织程序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