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题库

【简答题】

论述睡眠机制的理论发展。

参考答案

对于睡眠和梦的生理机制的研究很早就开始,如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和巴甫洛夫的睡眠理论广为流传。然而对睡眠机制的深入认识时间较短,40-50年代对脑干网状结构的研究曾一度解释睡眠和梦的生理机制。脑干上部的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对维持觉醒状态起重要作用;桥脑下部网状结构对睡眠起重要作用;脑干上部与脑干下部网状结构的相互作用维持正常的睡眠与觉醒周期。60年代,借助成熟的电生理技术找到了睡眠类型和梦的生理指标。如人类的睡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根据脑电活动和行为变化的平行性,慢波睡眠又可分四期,即入睡期、浅睡期、中睡期和深睡期;在慢波睡眠之后是异相睡眠期,人的每晚睡眠大约有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交替变化4-6个周期所组成。并由于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所占的比例不同决定睡眠的性质和质量。70年代,脑化学通路理论的成熟为睡眠和梦的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前景。证明脑内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结构,其生理、生化过程的维持和转变对睡眠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慢波睡眠,关键性结构是缝际核、孤束核和视前区、前脑基底部;对于异相睡眠,关键性结构是桥脑大细胞区、蓝斑中小细胞、外侧膝状体神经元和延脑网状大细胞核等结构;两类核团的不同神经元对视前区的视交叉上核的双重交替控制形成了睡眠与觉醒交替及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变化。另外,与睡眠有关的化学物质是单胺类神经递质、胆碱类神经递质和多肽等。对于睡眠和梦的许多问题仍须深入研究。

相关试题

单选题 由不良的个性特点、重大精神创伤、心理暗示作用和赔偿心态等多种心理因素造成的遗忘症称之为(    )遗忘症。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从上半夜到下半夜每更换一个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的交替周期,(    )睡眠的时间都有所增加。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钠离子浓度较高,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较高。这类因膜内外带电离子浓度差造成膜内外大约负70至90毫伏的电位差,称之为(    )电位。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这称为(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对感受野施以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单位发放频率增加的现象称为(    )反应。 查看答案
单选题 (    )在他1938年发表的专著中系统地总结了操作条件反射的动物学习模式和学习规则。 查看答案
单选题 1874年,(    )发现了“语言感觉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古皮层、旧皮层和占大脑皮层90%左右的(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对视觉信息特征的提取,存在两种功能柱理论,分别为特征提取功能柱理论和(    )功能柱理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浅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和(    )等,它们的感受细胞都分布在皮肤中。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存在许多记录和研究眼动规律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是(    )描记术,近年来更出现了许多精密的专用眼动仪。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葡萄糖及其感受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皮质激素、胆囊收缩素和垂体分泌的激素,在摄食行为的调节中均有一定的作用,这些物质是随(    )运行的,作用距离远,发挥生理效应的环节多,所需时间较长。 查看答案
单选题 (    )是防御和攻击行为的重要中枢,它的不同区影响着不同类型的防御和攻击行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脊髓运动神经元发挥最后共同公路的功能时,存在着许多生理现象:聚合、分散、闭锁、(    )和分数化。 查看答案
单选题 (    )是简单运动条件反射和快速α条件反射形成中最基本和最必要的脑结构。 查看答案
单选题 1966年,罗莫发现电刺激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出的穿通回路时,在海马齿状回可记录到细胞外的诱发反应。如果电刺激由约100个电脉冲组成,在1至10秒内给出,则齿状回诱发性细胞外电活动在5至25分钟后增强了2.5倍。以后发现这种增强效应可持续数月。这种现象被称为(    )效应。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丘脑分泌的与性行为有关的激素主要分布在下丘脑的正中隆起、(    )、弓状核、视上核和旁室核。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脑的电现象可分为自发电活动和(    )电活动两大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    )是一种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觉功能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或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当电刺激大脑的某些区域时,动物会出现追求刺激的强烈欲望,这些区域称为(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