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题库

【简答题】

论述脑等位论与脑机能定位论统一。

参考答案

1811年贝尔发现高等动物和人的脑的形态与功能不同,标志脑机能定位理论发端。之后,从脑的大体解剖学研究逐渐深入到脑的组织学研究,希望在脑内找到各种心理活动的中枢。临床观察法、手术切除法、电刺激法、解剖学和组织学,是脑机能定位所依靠的主要方法。1917年拉施里提出了大脑的等位性、整体性机能原则。虽然他的损毁和切除方法有很多争议,但脑等位论却一直延续。20世纪40-50年代关于大脑皮层是条件反射暂时联系的观点,现代神经生理学关于网状结构是睡眠与觉醒的机制的观点,以及割裂脑的研究,从方法和理论都超过了脑机能定位论的范畴。研究的发展和证据基本得出这样的结论:脑机能的整体性和等位性与机能定位性同时存在,是脑功能对立统一的两个侧面。 

相关试题

单选题 传统分类法一般将语言产生障碍统称为(    )失语症,包括语词发音、用语、语法和书写功能障碍等。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视轴、(    )和瞳孔同时变化的反射活动称为调节反射,它是保证外界景物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重要生理机制。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突触前兴奋的神经冲动并不能跳跃突触间隙直接传向突触后成分,绝大多数情况下通过(    )传递机制才能完成信息的传递过程。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根据形态学和功能特点不同,肌肉组织可分为横纹肌、平滑肌和(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脑干上部的(    )对维持觉醒状态起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神经元对刺激强度是按(    )规律进行调频式或数字式编码。 查看答案
单选题 (    )皮层在性对象的识别和选择中发挥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过去10多年,关于记忆与记忆的生理心理学理论发生了重大变迁,从单一记忆的脑结构——(    )——发展为多重脑记忆系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痛觉是一种生物学保护性反应,它不仅包含感觉成分,还包含(    )成分、植物性成分和运动成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    )是由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产生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突然中止现有活动,将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生的方向。 查看答案
单选题 (    )含量的下降是引起饥饿感的原发性因素。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大脑中,灰质分布在表层,称为(    ),白质在深部,称为髓质。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光感受器电位变化是一种级量反应,光感受器电位与光刺激强度成(    )关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睡眠周期按比例发生变化,可能与神经系统活动的(    )有关。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    ),对机体的运动功能起调节作用。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平滑肌、腺体和心脏接受(    )神经的支配。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视觉生理心理学研究发现,视皮层内许多具有相同感受野、相同功能的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方向上呈柱状分布,它们只对某一种视觉特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了该种视觉特征的基本功能单位,这称之为视觉特征(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人类大脑皮层的(    )属于联络区,其中最大的是前额叶皮层。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下丘脑(    )一直被视为饱中枢。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视觉通路始于视网膜上的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构成视神经,其末梢止于(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