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题库

【简答题】

高中物理、化学等课程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大胆精彩的猜想、精确控制的实验、正确有效的定律。然而,科学探索充满了失败、挫折和不测。如,诺贝尔为发明安全炸药,多次身受重伤;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先后发生爆炸和解体,多名宇航员殉难;中学数学教师欧姆发现的电阻定律长期得不到德国权威们的承认;修道院教士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一些权威抵制达34年之久……正是人类的孜孜以求,终使科技成果层出不穷。
请结合材料,分析人类科学探索的历程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参考答案

①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和普遍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人类探索科学的历程就是科学发展和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4分)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人类科学探索不可能一帆风顺,科学蒙难是科学发展曲折性的表现。(4分)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人类科学探索的历程充满了失败、挫折和不测,但由于人类的孜孜以求,科技成果层出不穷,就体现了这一点。(4分)

相关试题

单选题 (2010年高考•江苏卷30)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对于加快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的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①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调控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④政府努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查看答案
单选题 (2010年高考•江苏卷31)针对中小学办学中存在的偏离国家课程计划、片面追求升学指标、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过长等问题,2009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深入人心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五严”规定。这表明 查看答案
单选题 (2010年高考•江苏卷29)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2010高考•北京卷27)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
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           
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查看答案
单选题 (2010高考•浙江卷28)世博会是战士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各国欢聚、沟通与合作的舞台。认识世博会的认识人类进步的捷径之一。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的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 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 
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粤西北九校2010届高三上期末联考) 2010年是虎年,为筹备“虎跃龙腾闹新春”为主题的春晚节目,总导演金越和策划人员于近日考察了民权县王公庄“画虎村”,挖掘虎文化,并有意邀请“民权虎”上春晚舞台。王公庄的“虎”产业也随着虎年的到来更加“虎虎生风”。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总导演金越和策划人员为挖掘虎文化深入考察“画虎村”的哲学依据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2010年高考•上海卷20)到“十二五”末,本市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为此,有关部门提出,应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养老模式,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诗中体现的哲理是:
①事物的变化就是发展
②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③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前途,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
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珠海2010届高三上期末)华南理工大学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合办的创新班在研究中发现:人类基因组中除原先公认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插入删除多态性和结构性变异以外,还存在着种群特异甚至个体独有的DNA序列和功能基因。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开口:“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可见,慧能认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0)“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共同之处是肯定: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说明: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含”。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汕头2010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这说明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③哲学与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新形势下,由于经济状况、社会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发生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矛盾,给我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这表明: 查看答案
单选题 (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