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题库

【判断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推翻沙皇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参考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单选题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中国开始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20世纪30年代,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歌中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歌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我国法制建设中涉及该制度的法律文献有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查看答案
    判断题 下图是民国初期的一幅婚礼合影。它反映出西式服装已逐渐被人们接受,西化的婚礼被民众广泛认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下列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我国古代实现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既明确行政分工,又使机构之间相互牵制。这是因为实行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右图是一幅绘于1958年的壁画。画中的文字是“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
    下列表述中不能体现壁画所包含的信息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据载,明代嘉靖以后,“徽俗十三(岁)在邑,十七(岁)在天下”;康熙、乾隆年间,沿长江地域流传着“无徽不成镇”的谚语。根据该史料我们可以推断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右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公元前432年的一天,雅典公民伯克帕德的妻子米尼娜兴高采烈地和丈夫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但她却被拒绝进入会场。与她会遭到同样命运的还有①奴隶  ②外邦人  ③儿童  ④成年男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有关俄国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二月革命爆发  ②《四月提纲》发表  ③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④新经济政策实施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当代世界历史局势时,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请你为他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法国1875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使两国走上了代议制道路。下列关于它们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国家元首无权任命内阁(政府)成员       ②国会由两院组成
    ③国家元首都有解散或部分解散议会的权力   ④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查看答案
    判断题 右边为《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它反映了我国“大跃进”时期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 查看答案
    单选题 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的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诉讼案件,它所调节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材料中的法律主要是指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图显示的中国革命圣地与选项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从“过去”到“现代”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是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