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题库

【简答题】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有: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
黄宗羲(1610-1695),号梨洲,浙江奈姚人,其主要代表作为《明夷待访录》。他认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是下也。……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享受无穷”。就是说君主原本只是天下人的公仆,本应自担起抑私利、兴公利的责任。但后来君主却把天下作为自己的私产私利享受。因此,黄宗羲明确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即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倡导民主思想,为中国近代反封建专制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这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请回答:上述材料中哪些属于史料(4分) 哪些属于史料解释(2分)哪些属于历史评价(2分)(说明:多摘录或少摘录都要扣分)

参考答案

史料:“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后之为人君者不然,……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史料解释:君主原本只是天下人的公仆,本应负担起抑私利、兴公利的责任,但后来君主却把天下当作自已的私产私利享受。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
历史评价: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倡导民主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这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相关试题

单选题 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该诗反映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严复在他的一部译作中,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唤起国人救亡图存,堪称当时思想界石破天惊的一声惊雷。这部译作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飞天”是中国人由来已久的梦想。图9照片摄于2l世纪初,图中的人们无比兴奋,那是因为他们在欢庆中国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欧洲文艺复兴代表人物薄伽丘用现实主义笔法描写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讴歌了人,他的代表作品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的结果,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其形成的标志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图10中所示人物是17世纪著名科学家,是近代物理学的最重要奠基人,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他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各项中,属于文人画的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当今现代化城市里,看到灯火辉煌、流光溢彩的景象,不禁让我们想起了100多年前一位与此密切相关的伟大发明家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图4是西方一些国家的统一货币。下列有关这一货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后人为纪念一位豪放派著名词人而作的楹联。这位词人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教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反映新文化运动高扬的两面旗帜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1933年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并发表鼓舞人心的就职演说。该演说的核心内容应该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写这首诗的背景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不能没有中国,开放的中国也离不开世界。中国成功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他为“亚圣”。下列儒家思想观点中,属于孟子提出的闪耀着“民本”思想光芒的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柴可夫斯基创作的音乐充满了激情.具有强烈的俄罗斯民族风格。旋律优美动人,具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图11是他创作的某舞曲作品演出剧照,这部作品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二战后的美苏对峙导致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下列事件中,对美苏两极格局具有冲击作用的有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②欧洲共同体形成③不结盟运动兴起④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图1是一首著名歌曲作品的手迹,该歌曲广泛流行于中国近代某一时期,表达了中国军民团结一致、英勇抗战的心声。该歌曲最有可能创作于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