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题库

【简答题】

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是20世纪以来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大人物,他们分别创立了各自的思想理论,推动了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哪里?新旧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历史作用?(3分)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哪两大创新理论成果?(2分)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怎样的思想观点?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怎样的指导意义?(3分)
(4)综合以上问题,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2分)

参考答案

(1)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三民主义推动了辛亥革命,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3分)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2分)
(3)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分)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2分)
(4)与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都注重理论的继承和创新。(2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相关试题

单选题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事,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提出上述建议的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东方网2002年3月5日报道:“目前海尔公司在美国、意大利、摩洛哥等地已建立了13家工厂,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实现了设计、生产和销售本地化。”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与上述罗斯福就职演说相对应的新政举措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刊物问世于近代中国,其中对辛亥革命的发生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情节紧张生动,人物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表现了作者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其中完美的表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精髓。”下列著作中最符合以上特征的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图是邓小平为八七会议会址的题字,他亲身  经历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这次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1979~1984年是新中国粮食生产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其主要原因是
①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实行重大转移  ②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④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推动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四项发明中,属于“蒸汽时代”的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19世纪末,丘逢甲在《往事》中写道:“往事何堪说?征衫血泪斑。龙归天外雨, 鳌没海中山。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台湾成为“异域”是在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公元前5世纪,雅典成为最繁荣的城邦,出现了一大批非常活跃的科学家、哲学家、诗人和艺术家。雅典被称为为“希腊的学校”。此时雅典的统治者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以下是四位同学对“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的看法。
甲同学:正面战场,奋力杀敌        乙同学:敌后抗战,分割包围
丙同学:统一战线,凝聚力量        丁同学:美苏援助,致命一击
其中,看法正确的同学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二战后西欧地位一落千丈,受到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和控制。西欧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消除仇恨和战争,走联合发展道路,最终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重塑昔日辉煌。为此,西欧国家建立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1927~1936年,中国原本较为发达的棉纺织业、面粉业和新兴的化学工业、橡胶工业等,都有较大发展。促使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较快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符合这一任用官员办法的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五四运动中,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幅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援诸君努力而行。”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是近代中国农民阶级描绘的理想社会蓝图。对这一方案的评述,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对20世纪初期中国革命的最大影响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中国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表述符合右图所示重大军事行动是
查看答案
判断题 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一事件可作为背景材料用于研究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