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题库

【简答题】

论述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参考答案

目前我国使用的主要政策工具有:
(1)法定存款准备金。
我国1984年开始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当时规定了较高的存款准备率:企业存款为20%,农村存款为25%,储蓄存款为40%;其后普遍降低并转向不分存款类别、实行统一的存款准备率。目前,统一定为6%.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曾数次调高或调低存款准备率,以调控信用总量和货币供应量。
(2)贷款规模。
这是指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编制国家银行信贷计划,控制全部信贷资金来源和运用。在此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确定适当的贷款规模和货币供应量,据以调节和控制。在编制信贷计划时,首先根据经济的合理增长,测算存款和货币发行正常增长数额,然后据以确定贷款增长规模,从而保证贷款规模与经济正常增长相适应。然后将计划确定的贷款规模分解下达给各国有商业银行。再由各商业银行总行分解下达给下层经营机构。各基层银行机构在下达的贷款规模范围内,对企业发放贷款,非经批准,不得突破贷款规模。这一工具在过去曾发挥过重要作用。1998年取消这一控制手段,国家信贷计划指标只作为指导性计划。
(3)再贷款手段。
这是指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进行调节的一种工具。如果中国人民银行扩大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就是增加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扩大了其派生存款的能力,能更多提供货币供应量;反之,则起到收缩货币供给量的作用。
(4)公开市场业务工具。
1996年4月中央银行开始通过国库券市场买卖国库券,这标志着向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手段迈出重要一步;
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发行融资券,参与同业拆借市场融资;
积极推行商业信用票据化,拓展票据贴现和再贴现业务。中国人民银行不断扩大再贴现业务比重,逐步取代目前的再贷款。
逐步放开利率,向利率市场化迈进。当前从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人手,以影响其他利率;同时,授予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浮动权。近两年还多次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以引导和影响居民和企业行为。
这些措施的核心,是更多地通过市场吞吐资金,以调节信用总量和货币总量,其影响不仅限于银行的间接融资,而且涉及金融市场。

相关试题

多选题 如果中央银行调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则(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按规定的比率,将所吸收的存款的一部分交存中央银行,本身不得使用,应交存的比率,称(    )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在资金运行过程中财政与银行的内在联系主要有(    ) 查看答案
多选题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差异表现在(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我国近年来积极开拓公开市场业务工具,是因为我国的经济手段转为以(    ) 为主。 查看答案
多选题 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有(    ) 查看答案
多选题 金融检查包括检查(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    )的一种金融政策和措施。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通过国库券市场买卖国库券的年份是(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如果中央银行调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则(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的最高利率加以限制,属于(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财政与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的共同点在于(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如果中央银行调高贴现率,则会(    ) 查看答案
多选题 下列属于我国采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指标有(    )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在于(    ) 查看答案
多选题 货币政策内容包括(    ) 查看答案
多选题 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一般要求包括(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货币政策传导的一般过程包括的层次是(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西方国家中央银行经常使用、最灵活有效的货币政策手段是(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