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成语

依草附木

yī cǎo fù mù

成语解释

原指鬼神有所依凭,擅作威福。后比喻凭借他人势力,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别人。

成语简拼

ycfm

成语出处

五代·王周《巫庙》诗:“日既恃威福,岁久为精灵,依草与附木,诬诡殊不经。”

成语举例

想必有那依草附木、冒着俺家名姓做这等事情的也不可知。(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

其他解释

原指鬼神有所依凭,擅作威福。后比喻凭借他人势力,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别人。

❶ 亦作“依艹附木”。

❷ 迷信谓妖魔鬼怪附于物上,为非作歹。

❸ 比喻托名或攀附于人。

❶ 亦作“依艸附木”。

❷ 迷信谓妖魔鬼怪附于物上,为非作歹。

五代 王周 《巫庙诗》:“日既持威福,岁久为精灵,依草与附木,诬诡殊不经。”
明 唐顺之 《与洪方洲郎中》:“且 崆峒 强魂尚尔依草附木,为祟世间,可发一笑耳。”

❸ 比喻托名或攀附于人。(2Cha.nET)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二折:“想必有那依艸附木,冒着俺家名姓,做这等事情的,也不可知。”
清 钱谦益 《大司马吉安茂明李公参赞留务序》:“公往理戎政,汰老弱,清冒滥,中官之厮养,侯家之骑从,依草附木者,一切釐革。”
《文明小史》第四七回:“叙起来不但同乡,而且还沾点亲。 白趋贤 依草附木,更把他兴头的了不得。”

❶ 精灵鬼怪附著于草木上为非作歹。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精与魅不同,山魈厉鬼,依草附木而为祟。」

❷ 比喻依仗他人的权势地位。元·康进之也作「倚草附木」。

《李逵负荆·第二折》:「想必有那依草附木,冒著俺家名姓,做这等事情的。」

反 独立自主

成语字数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