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大全 古诗大全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屈原当时写下离骚,手中没有刀却发挥了战斗作用。奸佞小人多贤德之士少,悲愤和绝望投入汩罗江。

赏析

这首诗毛泽东写于1962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浪漫主义诗词的开山鼻祖。屈原的爱国精神千百年来鼓舞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爱国仁人志士。毛泽东在此诗中高度赞扬屈原的爱国精神,把屈原的才华、当时的世情、以及屈原在悲愤、绝望中的心境精炼和巧妙地作了艺术再现。全诗语言精练简洁,笔锋犀利,比喻浅显明白,诗意深邃。
诗人生前特别爱读《离骚》,曾多次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收集各种版本的《楚辞》和屈原著作。诗人运用诗句的艺术魅力,同情屈原的遭遇,诉说屈原能赋骚是因为手中有一支战斗之笔,用来捍卫自己和国家,同时歌颂了屈原强国抱负,忧国忧民的高尚人格,不屈服于恶势力而以身殉志的英勇无畏的形象。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直接称颂屈原的人品和诗品。屈原倾其一生的心血所作的《离骚》,是一部自传体的政治抒情诗,他集中反映了屈原悲怆的人生轨迹,以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嫉恶如仇的态度,痛斥了楚怀王身边那些奸佞小人,表达了高尚的人格理想。毛泽东非常喜欢屈原的才华和他的战斗勇气,所以诗句以咏屈子起兴,称屈原手中握有杀人刀。既用它书写和捍卫自己的爱国思想、强国抱负、忧民感情和高尚人格,还用它疾王听之不聪,谗谄之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这是对屈原所处的环境的描述,抨击了贵族统治的黑暗与腐朽,并且对屈原以死抗争的不屈精神给以肯定。在毛泽东笔下,屈原已经不是令人悲悯的绝望诗人,而是一个坚强勇猛的战士,是一个坚守正道忠贞,不屈服于恶势力而以身殉志的英勇无畏的形象,从而从政治的高度对屈原的性格进行了深层的挖掘。既暗含了对屈原的赞美之意,又暗含了对屈原的凭吊之情。来自:(古诗大全)